【評測】Canon EOS 5D Mark II 詳細測試報告

【評測】Canon EOS 5D Mark II 詳細測試報告

期待已久的 Full Frame + Full HD:Canon EOS 5D Mark II

數碼單反近年大為普及,除了用家對畫質的要求越來越高,DSLR 售價一代比一代便宜亦是原因之一。在普及化過程中,作為第一部突破一萬元心理關口的機款,Canon 的 EOS 300D 固然功不可沒。不過說到全片幅,Canon 05 年推出的 EOS 5D 便可說為全片幅普及化踏出一大步。雖然現時全片幅規格已非 Canon 獨有,但作為後繼,EOS 5D Mark II 依然備受攝影界的觸目。到底新機只是將像素提高,還是在質素、功能等各方面都更青出於藍?且看我們以下的詳細測試﹗

與頂級 EOS 1Ds Mark III 看齊:21.1MP 全片幅 CMOS

踏入數碼年代,產品周期比以往要短已是不爭的事實,不過 EOS 5D 便可說是當中例外。相機能夠一直熱賣接近 3 年,除了擁有全片幅規格,畫質當然亦是當中最大賣點。而作為 5D 的後繼,5D Mark II 便繼續以高畫質作為號召,配備了一片像素跟旗艦 1Ds Mark III 一樣的 2110 萬像 CMOS,最大可拍攝 5616 x 3744 的影像,足以應付商業拍攝中的大尺寸輸出。感光元件像素增多,像點的密度亦隨之而提升。要保持質素,Canon 便透過全新製程減少 Microlens 之間的空隙,達至每個像點 6.4 x 6.4 um 的感光面積,以直接加強集光能力,配合最新的 DIGIC 4 影影像處理器,務求將影像質素進一步提升。

隨著感光元件與影像處理技術的進步,相機的感光能力越來越高絕對是未來的大趨勢。雖然 5D Mark II 像素上比對手高出近倍,不過在最高感光度方面依然可與 Nikon 的 D3/D700 看齊。相機的一般感光度為 ISO 100-6400,透過 ISO 延伸選項,用家可將最高感光擴展至 ISO 25600。而雜訊控制相比上代 5D,5D Mark II 在 ISO 800 已開始出現優勢,高感高的影像依然保留了相當多之細節,甚至於 ISO 6400 時相片還是屬於「可用」範圍。至於最高 ISO 25600 時的拍攝,雜訊則明顯有所增加,影像出現色點之餘亦會出現橫紋及偏色,建議用家必要時才使用。

對於選擇全片幅的用家,往往都會以畫質為先。而作為 5D 的後繼,5D Mark II 便充分展現了全片幅機款的優勢。從測試相片中可見相機在低感光時無論在色彩與細緻度方面都有絕佳表現,高光部份比上代亦有更好的處理,大幅減少以往相片出現「死白」的情況。 唯一是相機像素的增加,對於鏡頭的要求亦大為提高,以今次測試主要使用的兩支鏡頭 EF 24-105mm f4.0L IS USM 與 EF 70-200mm f/2.8L IS USM 為例,全開光圈拍攝的影像便偏「柔」,特別是邊角部份,更出現解像不足的情況。除了改用更高質定焦鏡頭,用家亦可將鏡頭光圈收細 1-2 級,以提高影像的銳利度。

針對上代的反光鏡脫落「飛鏡」問題,反光鏡邊緣特別用上兩個金屬扣固定

相機配備了一片 2110 萬像的全片幅 CMOS

影像自動優化

為了增加後製的彈性,專業用家大多會以 Raw 格式拍攝,事後再以電腦為光暗、色溫等作調校,Raw 拍攝的優點相信不少影友早已相當了解,在此不再重複解釋。但對於不太熟悉影像處理或是記者等講求效率的用家,顯然拍攝 JPEG 則更加切合需要。為了令用家可輕鬆優化影像,5D Mark II 便跟早前推出的 50D 一樣,內置了一系列的影像優化功能。如高光優先模式 ﹝Highlight Tone Priority﹞便可額外多出一級的寬容度,而自動亮度優化功能(Auto Lighting Optimizer)功能則可透過分析影像的曝光,自動為相片的光度及反差作出修正。

針對過去令不少全片幅用家苦惱的邊角失光問題,5D Mark II 亦提供了解決方法。只需利用周邊亮度修正(Peripheral Illumination Correction)功能,相機便會根據儲存的鏡頭校正資料以數碼方式修正邊緣失光,筆者便特別以廣角端失光頗算明顯的 EF 24-105mm f4.0L IS USM 開啟功能進行拍攝,發覺暗角基本已可大致消除。唯一是要注意的是當相片以高感光拍攝,畫面邊角部份便會因數碼「推光」而令雜訊較為明顯。

內置暗角修正功能

關閉暗角修正功能

開啟暗角修正功能

長時間曝光雜訊消除功能有助拍出更「純淨」的曝光相片

設有高感光雜訊消除功能,不過開啟後某程度會減少相片的細節

高光色調優先模式有利風景、婚紗一類題材的拍攝

自動亮度優化功能設有 3 級供用家選擇

Canon EOS 5D Mark II 規格

推出日期:

約 2008 年 9 月

感光元件像素:

2200 萬像素

有效像素:

2110 萬像素

感光元件大小:

36 x 24 mm 吋

感光元件種類:

CMOS

最大解像度:

5616 x 3744

動畫解像度:

1920 x 1080 @ 30fps ; 640 x 480 @ 30fps

動畫種類

MPEG-4/H.264

動畫音效

立體聲, 設有 3.5mm MIC 輸入端子

相當於 135 格式焦距:

視鏡頭而定

變焦能力:

視鏡頭而定

光圈範圍:

視鏡頭而定

自動對焦情況:

TTL 9 點對焦(6 個隱藏輔助對焦點)

人工智能伺服 AF

人工智能自動對焦

一次性對焦

曝光模式:

1. 支援光圈先決

2. 支援快門先決

3. 支援手動曝光

場景模式:

未有資料

快門速度:

1 / 8000 至 30 秒,支援 B 快門

ISO 感光值:

50 (L1) / 100 / 200 / 400 / 800 / 10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H1) / 25600 (H2)

LCD 熒光幕:

3.0 吋 TFT LCD,7 級亮度調節 熒光幕 ,視野率為 100 %

儲存媒體:

CF (CompactFlash) 記憶咭 Type I 及 Type II、Microdrive (FAT 16/32)

電池種類:

LP-E6 鋰離子充電池

機身重量:

810 克

體積:

152 x 114 x 75 mm

Canon EOS 5D Mark II 樣本照片

我們一共收錄了 18 張 Canon EOS 5D Mark II 的測試樣本照片,請按此觀看。

強化機身:加入防塵防水滴設計

上代 5D 無疑在畫質上得到用家們的歡心,不過在機身造工方面就引來不少批評。5D Mark II 除了外形上比上代更為「醒目」之外,相機在手感上亦有所進步,略深的手握設計,有利於用家作長時間的拍攝。而為了加強可靠及耐用性,鎂合金機身特別採用了防塵防水滴設計,相機並加入了 EOS Integrated Cleaning System (E.I.C.S.) 除塵系統,而 15 萬次快門耐用度、98% 的觀景器覆蓋率等都令 5D Mark II 擁有更接近頂級的規格。

雖然 5D Mark II 主要以畫質而非動態拍攝能力作為賣點,不過在配備最新 DIGIC 4 影像處理器後,令用家一直感到不足連的拍性能依然有一定提升。即使像素大幅增加,5D Mark II 的連拍速度依然可由 3fps 提高至 3.9fps,假如配合 UDMA CF,更可一口氣拍下 310 張 JPEG 相片,對於一般動態拍攝,已是足夠有餘。

對焦方面,5D Mark II 沿用了 5D 的 9 點對焦系統,並設有 6 個輔助對焦點,對於一向使用 5D 的用家,可能驚喜不大。不過原來廠方特別針對系統的準確性作出了不少的改進,例如加入改良了的光源檢測系統,以及首見於 EOS 1D Mark III 的自動對焦微調(AF Microadjustment)功能。在對焦速度上,5D Mark II 可說是跟 5D 相約,不過於光管等光源下進行的試拍中,筆者便發覺 5D Mark II 的對焦明顯較為準確,甚少出現過去的「走焦」情況。

觀景器覆蓋率由上代 96% 增至 98%

機頂的 LCD 顯示屏

快門按鈕、快門轉盤及機頂按鈕

拍攝模式轉盤,新增了 CA 創意自動及另外 2 個自訂拍攝模式

機背轉盤及方向制等按鈕

LCD 左側按鈕

設有專用的捷徑 / Live View 功能切換按鍵

Live View 時可支援人面對焦

(LCD 下方設有光度感應器,顯示屏會隨著環境光暗而調整亮度

配合 580EX II 或 430EX II,閃燈亦可提供一定的防塵防水滴能力

備有 HDMI 輸出,亦設有 3.5mm MIC 輸入端子

使用 CF Type I/II 記憶卡

使用全新的 LP-E6 鋰電,支援電池資訊功能

全新 LP-E6 鋰電及充電器

全新的 BG-E6 垂直手柄

備有 3 種對焦屏供選擇 (Ee-A、Ee-D、Ee-S)

Full HD 拍片、Live View、人面對焦模式

隨著 Live View 技術日漸成熟,的確將過去許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只需按下位於機背的專用按鈕,用家便隨即可透過 5D Mark II 配備的 3.0 吋 92 萬點 LCD 進行構圖,相機分別提供了 3 個自動對焦模式,包括有快速模式、即時模式及人面對焦模式。快速模式及即時模式相信不少用家早已熟悉,而人面對焦模式則會利用 Contrast AF 的原理,最多同時偵測多達 35 張不同面孔,操作方式有如一般 DC。

至於增值部分,相機更突破性的於 Live View 中引入了拍片功能。而利用自家在影像攝錄技術方面的優勢,5D Mark II 便支援拍攝質素最高的 1920 x 1080 @ 30fps Full HD 全高清影片。相比一般 DV,相機可以隨時轉用不同鏡頭,當然可以更容易的拍出不同效果。舉例利用一支長焦距鏡頭拍攝,便可造出電影感十足的淺景深效果。在 FAT32 的限制下,每個檔案的最大容量為 4GB,以全高清拍攝,每段影片最長便可連續拍攝約 12 分鐘(640 x 480 解像約為半小時)。除了支援拍攝期間以 Contrast AF 進行自動對焦,相機亦支援拍片期間拍攝相片。影片的儲存格式則為 MPEG-4/H.264,以一段約 10 秒的影片為例,檔案便約佔 50MB。

拍片期間,相機會自動控制快門及 ISO 感光度,而銳利度、對比度、色彩飽和度、白平衡及相片風格等則可供用家獨立調校。值得留意的是,拍攝時鏡頭對焦、以至 IS 防震的聲音均會被錄下,要減少影響,用家可透過機側的 3.5mm MIC 輸入端子,進行外置的立體聲收音。

Live View 功能除了拍攝相片亦支援拍片

Live View 畫面

拍片期間亦可拍攝相片

Live View 畫面設定

設有 2 種靜音模式

提供了 3 個自動對焦模式,包括有快速模式、即時模式及人面對焦模式

最高可拍攝(1920x1080 @ 30fps)的 H.264 MPEG-4 Full HD 全高清影片

錄音功能設定

EF 24-105mm f4.0L IS USM,檔案經轉換以便下載

主要菜單

拍攝資訊顯示

為初學用家而設的 CA 模式,簡化了各種拍攝設定

設有 3 種 RAW 大小選擇 (RAW、sRAW1、sRAW2)

最高感光度為 ISO 25600

沿用上代的 9 點對焦系統

不同的對焦模式

開啟對焦擴展功能,系統會利用 6 個隱藏自動對焦點加強動態追焦性能

新增的自動對焦微調功能

設有 Picture Style 功能

用家可對風格作出微調

相機支援外置閃燈設定

設有自動除塵功能

除了自動,用家亦可分 7 級調校 LCD 的光暗

設有 3 個用家自訂模式

對焦屏選擇

改用全新鋰電後,相機可以顯示更多電池資訊

Canon EOS 5D Mark II 規格

推出日期:

約 2008 年 9 月

感光元件像素:

2200 萬像素

有效像素:

2110 萬像素

感光元件大小:

36 x 24 mm 吋

感光元件種類:

CMOS

最大解像度:

5616 x 3744

動畫解像度:

1920 x 1080 @ 30fps ; 640 x 480 @ 30fps

動畫種類

MPEG-4/H.264

動畫音效

立體聲, 設有 3.5mm MIC 輸入端子

相當於 135 格式焦距:

視鏡頭而定

變焦能力:

視鏡頭而定

光圈範圍:

視鏡頭而定

自動對焦情況:

TTL 9 點對焦(6 個隱藏輔助對焦點)

人工智能伺服 AF

人工智能自動對焦

一次性對焦

曝光模式:

1. 支援光圈先決

2. 支援快門先決

3. 支援手動曝光

場景模式:

未有資料

快門速度:

1 / 8000 至 30 秒,支援 B 快門

ISO 感光值:

50 (L1) / 100 / 200 / 400 / 800 / 10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H1) / 25600 (H2)

LCD 熒光幕:

3.0 吋 TFT LCD,7 級亮度調節 熒光幕 ,視野率為 100 %

儲存媒體:

CF (CompactFlash) 記憶咭 Type I 及 Type II、Microdrive (FAT 16/32)

電池種類:

LP-E6 鋰離子充電池

機身重量:

810 克

體積:

152 x 114 x 75 mm

Canon EOS 5D Mark II 樣本照片

我們一共收錄了 18 張 Canon EOS 5D Mark II 的測試樣本照片,請按此觀看。

測試白平衡(室內熒光燈)

自動

預設

手動

GretagMabeth 測試圖 RGB 原色

ISO 感光度測試

ISO 50 L

ISO 100

ISO 125

ISO 160

ISO 200

ISO 250

ISO 320

ISO 400

ISO 500

ISO 640

ISO 800

ISO 1000

ISO 1250

ISO 1600

ISO 2000

ISO 2500

ISO 3200

ISO 4000

ISO 5000

ISO 6400

ISO 12800 H1

ISO 25600 H2

解像度測試

有讚︰

21.1MP 全片幅規格

內置影像自動優化功能

提供 ISO 25600 超高感光

改用全新 LP-E6 鋰電鋰電池,提供極強的續航能力

支援 Live View 實時取景

支援 Full HD 全高清拍片

強化的防塵防水滴機身

配備的高質的 3.0 吋 92 萬點 LCD

新增除塵系統

有彈︰

機身非一體化設計

反光鏡震動比一般 APS-C DSLR 要高

只沿用上代的 9 點對焦系統

焦點排列過於集中中央

Live View 或拍片中 Contast AF 的速度只是一般

對鏡頭的解像要求更高

總結

競爭帶來進步,上代 5D 能夠熱賣接近 3 年,或多或少都跟同級之中接近獨家的全片幅規格有關。直至 Nikon D3、D700 以及 Sony A900 等陸續出現,情況終於被打破。要吸引用家,Canon 顯然在 5D Mark II 身上花上更大的誠意,除了採用跟頂級 EOS 1Ds Mark III 一樣的 21.1MP 全片幅規格、大幅改善機身的造工等,相機更以同級所沒有的 Full HD 全高清拍片作為賣點,對於 5D 用家,絕對值得考慮升級。

Canon EOS 5D Mark II 規格

推出日期:

約 2008 年 9 月

感光元件像素:

2200 萬像素

有效像素:

2110 萬像素

感光元件大小:

36 x 24 mm 吋

感光元件種類:

CMOS

最大解像度:

5616 x 3744

動畫解像度:

1920 x 1080 @ 30fps ; 640 x 480 @ 30fps

動畫種類

MPEG-4/H.264

動畫音效

立體聲, 設有 3.5mm MIC 輸入端子

相當於 135 格式焦距:

視鏡頭而定

變焦能力:

視鏡頭而定

光圈範圍:

視鏡頭而定

自動對焦情況:

TTL 9 點對焦(6 個隱藏輔助對焦點)

人工智能伺服 AF

人工智能自動對焦

一次性對焦

曝光模式:

1. 支援光圈先決

2. 支援快門先決

3. 支援手動曝光

場景模式:

未有資料

快門速度:

1 / 8000 至 30 秒,支援 B 快門

ISO 感光值:

50 (L1) / 100 / 200 / 400 / 800 / 10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H1) / 25600 (H2)

LCD 熒光幕:

3.0 吋 TFT LCD,7 級亮度調節 熒光幕 ,視野率為 100 %

儲存媒體:

CF (CompactFlash) 記憶咭 Type I 及 Type II、Microdrive (FAT 16/32)

電池種類:

LP-E6 鋰離子充電池

機身重量:

810 克

體積:

152 x 114 x 75 mm

Canon EOS 5D Mark II 樣本照片

我們一共收錄了 18 張 Canon EOS 5D Mark II 的測試樣本照片,請按此觀看。

风雨相关